• 主页 > 体育问答
  • 「Z 一代·正青春」00 后举重弟弟全力冲刺广东省运会,Z 世代为何选择吃青春饭?

    《Z世代·正青春》第06期

    Z世代,为何选择吃“青春饭”?

    ——2000年出生的举重小弟备战广东省运会

    故事主角:刘肃

    一个在广东追梦的四川男孩

    2021年广东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第二名

    全力以赴奔赴省运会

    地板全部是靛蓝色,每个区域都整齐地划分为举重训练区。不同颜色和尺寸的杠铃放置在带脚轮的架子上。球形镁粉盒内装满白色粉末。腿举杆上有四块粉末。当我来到木板上练习仰卧起坐时,“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团结奋进”这几个字就映入眼帘。

    ——推开东莞石龙体校举重训练馆的大门,一股年代感扑面而来。

    十几岁的学生拿着木杆,重复举重的基本动作。年龄较大的学生通常会在手上缠上纱布绷带并进行举重训练。不时有杠铃轰鸣一声砸落,地面都为之颤抖。

    “我在这所学校已经快九年了。” 2013年,刘苏被教练选中来到石龙体校,至今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半生。

    去年10月,刘苏的举重训练视频走红。仅单个视频点赞数就超过22万。有网友评论道:“哥哥举起来,触动了我的心”。与人们印象中的举重运动员不同,刘苏身高178厘米,四肢修长,面容英俊,肌肉力量雄厚。不仅摄影师想给他拍照,还引来了“星探”的私信。

    他平静的生活中的水花很快就被网络的洪流淹没了。刘苏的生活依然是三点一线。 “我不想靠名声谋生。”刘苏说。他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冲刺省队。

    01

    关键年

    省队选拔年龄限制为18岁

    如果不是一次媒体采访让他在视频平台上名声大噪,刘苏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一个“隐藏技能”——好看。

    不少网友评价他“浓眉大眼帅”、“这么帅不成明星可惜”、“眼睛好亮”。刘素鲁也在自己的视频账号上陆续上传了一些日常训练视频,评论更是常常化作鼓励和鼓励——“你的所有努力都不会失望!” “加油苏苏”“你以后一定会很优秀,相信自己”等等。

    有摄影师联系他为他拍照,“星探”私信询问他是否考虑过以练习生身份出道。其实,刘素觉得她的长相很普通,“就是在人群中找不到的那种”。对她外貌唯一的评价就是听父母说她小时候比较有魅力。刘苏依然立志当一名“举重练习生”,靠实力走“花路”。

    今年18岁的刘苏将迎来举重生涯最关键的一年。

    刘苏出生并成长于东莞常平,父母来自四川达州。目前,他是体校里年龄最大、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批队员。 18岁的到来意味着他只有加入省队才能继续训练举重并参加全国比赛。

    举重冠军2024奥运_2018举重冠军_举重冠军2008

    举重人才的选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筛选过程。如果你能在省队两年的试训中脱颖而出,你就可以成为一名职业举重运动员。如果被淘汰,就意味着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结束。

    “竞技体育本质上是残酷的,它是一碗‘青春饭’。”刘苏正值举重运动员成熟的年龄。省队将选拔年龄限制在18岁。他说:“如果我们能进省队,我们就可以继续训练,否则我们就没有机会继续训练了。”

    如果不是因为伤病,刘苏这个时候早就在省队训练了。

    受伤发生在2018年下半年,一次训练中,刘苏早早地松了口气,一边做着接杠铃的动作,一边放松了整个背部。 105公斤重的杠铃猛然压下。刘苏没有抓住杠铃,肩胛骨肌肉拉伤。

    刘苏把手伸到背后,“受伤后我立刻就躺在了地上,呼吸都感觉很不舒服,不敢大口呼吸。”

    2018年底的省举重锦标赛上,刘苏带伤坚持参赛。没想到,刘苏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伤病对刘苏的日常训练影响较大。 “因为比赛的时候我不用担心,所以就放手了。但训练的时候,我总是有很多担心,尤其是练挺举的时候。”在训练场上,举起杠铃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刺痛、窒息的体验和恐惧。

    “因为我担心如果我再次受伤,我就再也无法举重了。”

    02

    第一次介绍举重

    举重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和大多数体校学生一样,刘苏在进入体校之前对举重几乎一无所知。

    九年前,刘苏还在学校上课。教室里的广播响起,说停课,大家起立。随后石龙体校的教练走进来选拔青年才俊。

    经验丰富的教练“识人之眼”,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潜力和资质。除了身体素质之外,还有爆发力、协调性、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我和我们班的另一个女同学都被选中了,但是那个女同学没有来,我家里肯定不同意。”当时,刘苏只觉得自己是“凭空被选中”,是出于对举重的好奇。之后,刘苏来到石龙体校,一待就是九年。

    刘苏刚来到石龙体校时,身高不到1.4米,体重33公斤。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举重之旅。 “感觉就像和平常一样。”

    然而举重训练完全是“很酷的工作”。你每天都会重复几个动作——将杠铃举到肩膀上,然后一口气举过头顶。在日复一日的大量训练中,不断增加杠铃的重量,挑战身体的力量极限,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

    陈一凯是刘苏的同学。他比刘苏晚两年来到石龙体校。在他的记忆中,刚来的时候,他经常要绕着学校跑十几二十圈。有一次,他中午没有睡觉,一边训练一边去健身房。午睡后,师兄看到了,让陈一凯连续做1000个深蹲。 “你蹲着哭,师兄看着你哭着蹲着。”

    像这样边哭边练,恐怕是每个石龙体校学生共同的记忆。刘肃也不例外。来到体校的第一周,9岁的孩子就意识到训练有多么严格。 “我很累,很想家。晚上我会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哭到睡着。”第二天他醒来的时候就来继续修炼。

    2018举重冠军_举重冠军2024奥运_举重冠军2008

    虽然最初被选为教练看好的技术新秀,但刘苏一开始并不适应体校的“军事化”管理和节奏。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贪玩。甚至因为训练不好,天天惹麻烦,被教练踢了回去。家。

    03

    成功之路

    “把举重视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上午文化课,下午训练,周末只休息一天。如果有比赛,寒暑假就会被压缩。这就是刘苏九年体校的日常生活。从拿着木棍一点一点练习基本动作,到现在每天做抓举、挺举训练,还有负重俯卧撑、深蹲等。受伤后,刘素的背部和腰部成了刘素的两个主要部位。的焦点。

    “一个项目的训练大概是三组50公斤,三组100公斤,每组三到四次,再加上两组120公斤,两组140公斤,每组一到两次”,每天训练近四小时,总重量超过4000公斤。

    高强度的训练不可避免地给刘苏留下了独特的举重印记。

    当我用尽全力握住杠铃时,手指上就长出了厚厚的老茧。如果不打磨掉,甚至可能会爆裂、流血。训练不会因此而暂停,我还要给他们裹上纱布继续训练。 “洗碗时碰到水手会很痛。”或许这对于刘肃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几乎没有任何情绪。不仅是他的双手,就连刘苏脖子的锁骨处,都有杠铃留下的压痕。严重时杠铃杆会被染成红色。

    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上,刘苏以男子73公斤级第二名的成绩夺得人生第一枚奖牌。

    也正是在这场比赛中,刘苏被在场的省队教练看中,并获得了进入省队试训的机会。尚未康复的刘苏听从了学校教练的建议,留在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留下试训机会,直到身体状况恢复。 “希望下次比赛能够入选!”刘肃说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苏的成绩在一场场比赛中逐渐进步。他意识到举重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他现在必须把它当作自己的职业,就像和同龄人一起训练一样。我的搭档朱凯超说——“把举重当作一项事业,把它当作你最重要的事情。”

    “先努力进入省队,然后继续下一步的计划,成为一名正规职业选手,然后在全国比赛中展现自己的水平。”除了举重,刘苏还有一个“大学梦”。刘苏开学就给自己买了。拿到高考材料后,能不能进省队,考大学还在他的计划之中。

    04

    未来几何

    希望近十年的培训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竞技体育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它对运动员的年龄要求非常高,淘汰率也非常高。激烈的竞争就像在沙滩上冲浪。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未能实现向上的飞跃,你就会改道,另寻他人。路。

    曾几何时,只要能进入石龙体校,接受学长的指导,进入省队和国家队的机会就很大,世界冠军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时代变了,但在石龙这个“举重之乡”,近年来很少有运动员在举重界留下痕迹。

    石龙举重的辉煌历史始于“石龙与陈经开出道”。 1956年6月7日,石龙陈经开举起133公斤,创造了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世界纪录。随后几年,陈靖凯连续九次打破雏量级和雏量级世界纪录。几十年来,已有1000多名举重运动员走出石龙,为中国石龙贡献了重要力量。

    辉煌已经褪去,石龙举重也变得沉寂。即使是最熟悉这座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也很难一下子说出举重馆的位置。石龙举重时的无奈可见一斑。以前,举重是一件很少见的事情,但现在石龙体校欢迎任何人来练习。如此一来,培育出好苗子就更加困难。

    举重冠军2024奥运_2018举重冠军_举重冠军2008

    2021年陕西全运会上,石龙体校的曾甜甜、彭翠婷在举重项目上夺得1金1铜,人们再次注意到这个小镇对举重的坚持。

    如今,在不起眼的石龙体校里,50多名大小不同的学生在这里训练。他们或许不知道,手中的杠铃见证了学校的顶级风景和寂静时刻,但他们知道,只要在这里一天,你就必须举起杠铃,做每一个挺举、窄幅硬拉、半蹲。 、高抓举和宽硬拉。

    为了闯入省队,像刘苏、朱凯超这样17、18岁的少年,努力积累这十年的举重训练,不辜负这些年的时间和血汗。

    “现在,举重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也是日常的必需品。放假回家,我也会去健身房锻炼。”刘苏很高兴自己找到了自己特别喜欢并且可以坚持的东西。

    无法预测未来将走向何方。年轻的举重运动员知道时间不等人,只争朝夕。

    去年9月,中国举重博物馆在石龙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唯一的国家级举重博物馆。石龙举重或许正在迎来重整旗鼓的好机会,让人不禁期待石龙的下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Z问题与解答

    您认为Z世代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刘苏:我想让更多的人明白,比如举重,并不影响身高发育。也有一些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清楚,对现在的生活不够坚定。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变得更加坚强,坚持自己所做的一切。

    与上一代相比,您认为Z世代有什么不同?

    刘苏:与上一代相比,我们这一代有新的教学方法和更好的训练环境。与以前的训练方式相比,现在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成绩,更容易接近心中的梦想。也让我们这一代人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Z世代·正青春》专栏

    在当前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群体被“称为”Z世代。古风圈、电竞圈、XX圈等“圈层文化”让他们成为舆论争议的中心,他们的语言习惯、社会行为、兴趣爱好都被放大和解读。有人说“他们是被网络摧毁的一代”,也有人说“他们生在最好的时代”,是乘风破浪的一代。对于Z世代,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为此,南方都市报乐活栏目推出“Z世代·青春”系列。我们采访了几位1995年和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代人的思想和态度。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也是这个时代给他们留下的印记。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查看)

    出品:南方都市报、N Video

    栏目统筹|苏芬南、陈实

    栏目策划|蔡文银、詹晓赞、罗雪春、董晓燕、谢彦霖

    本期视频|谢彦霖、蔡文银、实习生李泽宇,沉阳

    本期文案|董淑云

    摄影设计|李佳琪、吴金勇

    南都记者韩成亮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lsyskj.cn/html/tiyuwenda/559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